光陽安泰子公司山東泰山鋼鐵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山鋼鐵”)前身是泰安地區萊蕪鋼鐵廠,始建於1969年,於1971年正式投入生產,時至1981年因嚴重虧損被迫下馬。
1984年4月18日,萊蕪市委市政府以萊發【1984】8號文下發了《關於成立萊蕪市鐵廠籌建指揮部的通知》,決定在原鋼鐵廠基礎上籌建成立萊蕪市鐵廠,王守東同志任命爲臨時黨委書記。
在國家沒投一分錢,銀行沒貸一分款的情況下,王守東同志通過補償貿易的方式籌得啓動資金300萬元,成功恢復鐵廠生產,並於1984年年底,產出生鐵7500噸,當年盈利53萬元。
1992年開始,萊蕪市鐵廠先後建設煉鋼生產線和軋鋼生產線,形成了完整的鐵鋼材產業鏈。
1993年2月17日,萊蕪市鐵廠正式更名爲山東泰山鋼鐵總公司,實現了從單一鐵廠到鋼鐵聯合企業的跨越;同年9月,經國務院六部委批準爲國家大型一檔企業。
1998年泰山鋼鐵大力實施低成本擴張和科技發展戰略,投資30億元對主要生產系統進行全面改造升級,並於次年建設180立方米高爐。
2000年12月,山東泰山鋼鐵總公司通過股份制改革,創立山東泰山鋼鐵有限公司,企業成爲“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經濟實體。
2001年至2005年,泰山鋼鐵80萬噸窄帶鋼生產線、山東省第一座節能環保型60噸轉爐、2座450立方米高爐相繼投產,泰山鋼鐵的鋼鐵生產能力突破200萬噸。
2006年至2007年,4臺950mm冷軋機組、2臺國內第一套自主設計制造的1700mm冷軋機組分別竣工投產,泰山鋼鐵走向了專業化、精品化發展道路。
2008年泰山鋼鐵主動轉調產品結構,大力實施精品化發展戰略,投資建設了60萬噸不鏽鋼工程,填補了山東無大型不鏽鋼高檔產品的空白。
2011年5月13日,光陽安泰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陽安泰”)正式成立,至今持股泰山鋼鐵91%股權。
2012年,泰山鋼鐵煉鐵技術升級改造兩座1780立方米高爐竣工投產,當年達產達效,各項經濟技術指標進入全國同類型高爐前三名。同年,與西門子奧鋼聯、德國西馬克兩家世界一流企業聯手,對不鏽鋼系統作了全面升級改造,與奧鋼聯共同開發的“泰山”精煉爐,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與西馬克公司合作建成了全國第一條“1+1+3”軋制模式的爐卷生產。
2012年8月,萊蕪市委市政府以泰山鋼鐵180萬噸不鏽鋼產能爲依託,成立了泰鋼不鏽鋼生產生態產業園,爲泰山鋼鐵不鏽鋼做大、做優、做強打下堅實基礎。
2016年11月18日,泰山鋼鐵旗下子公司山東泰山不鏽鋼有限公司與廣東寶嘉不鏽鋼實業有限集團籤訂“泰嘉不鏽鋼冷軋板材深加工項目”,於2017年2月13日舉行奠基儀式,40萬噸酸洗線現已投入試運行。
近年來,光陽安泰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專業化、精品化發展戰略,按照“控制總量、調整結構、淘汰落後”的國家產業政策,通過自主創新、變革和轉型,不斷延伸、優化鋼鐵產業鏈條,產品由低附加值的煉鐵、煉鋼轉化爲高附加值的熱軋帶鋼、冷軋薄板和不鏽鋼。幾年來,光陽安泰共有140項新技術、新成果通過省級鑑定,90多項成果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16項新技術獲得國家專利,企業實現了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
發展過程中,光陽安泰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思想政治工作、企業管理、科技進步”四個輪子同步協調運轉。在“四輪驅動”戰略的指導下,公司實現了企業的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公司連年獲山東省冶金企業“效益優勝杯”“科技創新杯”“管理創新杯”,山東省守合同重信用企業,省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先進單位、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多年被評爲省級文明單位、省級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省級先進基層黨組織、山東省富民興魯獎章獲得者、中國專利山東明星企業,並榮獲全國守合同重信用企業、AAA級信譽企業、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基地骨幹企業、全國鋼鐵工業先進集體、山東省第六屆專利獎金獎、山東省100強企業、山東省文明誠信百佳企業、山東省專利園區、山東省產學研合作創新優秀獎等榮譽稱號。